首席評論
  杭州市從昨天起開始對汽車限制上牌。這是繼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天津等城市之後又一城市限牌,在限制的時間上不算“排頭兵”,對非本地人來說也不算大新聞,但它還是成為一則熱新聞。
  成為熱新聞的原因是,限牌的消息來得十分突然。在此之前,杭州市治堵辦對限牌的傳聞多次闢謠,表示杭州公共交通體系以及路網建設尚不具備限牌條件,限牌之前也還有限行升級等治堵措施,並認為這是車商為了刺激消費進行的炒作。
  大量網民對杭州市政府突然宣佈限牌的行為表示不解,認為政府多次闢謠又突然宣佈限牌,有損公信力,“多次狼來了,讓百姓模糊了視線、車市亂了章法,也已讓政府失信!面對瘋搶的局面和限牌後的種種問題,杭州,你欠一個承諾,更欠一個解釋!”
  浙江衛視的一位製片人在微博里說:“昨晚,杭州限牌在民間一片傳謠聲和政府一片闢謠聲中終於塵埃落定,謠言又一次成為遙遠的預言。一項特殊的公共管理措施,臨時發佈無可厚非,但作為涉及每個公民經濟利益的政策,為何會先被各家4S店掌握?那個事先囤積一千輛車的土豪,又掌握了哪個內部信息渠道?他的這次獲利又將與誰分成?誰來徹查?”
  看來,突然宣佈限牌不是問題,而且也必須這麼做——如果事先讓公眾知道即將限牌,必將引起人們搶購汽車。但為什麼有人早已知悉即將限牌?這顯然是政府內部有人走漏了消息。這一內部消息讓一些人搶在公佈之前先購車上牌,甚至從中牟利,造成了信息獲取的不公。
  但通過內部消息獲利的畢竟還是少數人,這仍然不是最大的問題。最大的問題是,杭州官方把事實當“謠言”“闢”了。這種“闢謠”實際上是撒謊。
  也許是杭州相關部門看到限牌的消息被走漏了,為了防止人們在公佈之前搶購,他們才以“闢謠”的方式補救。
  但搶購汽車與失信於民哪種損失更嚴重?公信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,很難用價格來評估,可是它卻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我們的周邊。失去公信力,儘管不會像失去空氣那樣令人窒息,但也會讓整個社會陷入真假難辨、判斷失據的迷失狀態。當社會被虛假和謊言所填充後,每個人都將是假面舞會裡的舞者,看不清對方的真實面目,人心將成為永遠無法抵達的彼岸。
  政府是社會的管理者,在誠信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政府的信譽不但影響自身形象,對社會還具有輻射作用。一旦政府信用的餘額不足,甚至經常出現負資產,那麼它的任何決策和政令都將被公眾所懷疑,從而失去引領和管理社會的資格與能力。
  可是,我們官方出爾反爾、自損信譽的事情並不少見:劉鐵男被實名舉報時,能源局曾聲稱這是污衊;鄭州夜店打字幕歡迎項城田局長,官方說是“惡作劇”;佛山執法人員毆打司機的視頻曝光後,相關部門卻堅稱自己“文明執法”;涪陵綜合執法局一吳姓公務員不雅照被曝光,該執法局卻否認照片中的男子是他們的工作人員……當這些被否認被“闢謠”的事被一一證實時,官方的公信力也被一一打臉。
  儘管“無可奉告”不是一種應對媒體的好方法,但為了信譽的尊嚴,官方對不便透露的消息寧可沉默也不應撒謊。撒謊本來就是對公信力的傷害,官方把真實當作謠言,使“闢謠”本身變成撒謊,這是公信力的雙重傷害。
  (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)
  何 龍  (原標題:闢謠變撒謊是對官方公信力的雙重傷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g22ggmm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