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目前已在南印度洋搜尋海域北區探測到4次與失聯客機黑匣子特征相符的脈衝信號,然而,據信能在水下利用聲吶、攝像機探測的“藍鰭金槍魚”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依然在澳海軍“海洋之盾”號補給艦上“按兵不動”,引發不少疑問。
  前美國運輸部督察長瑪麗·夏沃解釋說,探測到脈衝信號的位置不等同於信號源所在位置。在同一平面上,信號源可能位於探測點方圓約8000米內的任何一點,更何況這一信號從至少4000米的深海發出。因此,探測到脈衝信號不意味著就定位了黑匣子。
  印度尼西亞獨立航空分析師格裡·蘇亞特曼解釋說,“藍鰭金槍魚”的搜尋原理是依靠聲吶設備在海底掃描,但一整天只能搜尋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,搜尋一平方公里可能需要一個月。而根據澳方公佈的數據,儘管搜尋海域面積最近幾天顯著縮小,9日搜尋面積仍有大約7.5萬平方公里。
  聯合協調中心負責人安格斯·休斯敦指出,同一時間內,聲波定位儀的搜尋面積相當於“藍鰭金槍魚”的6倍,“如果我們現在下潛,展開目視搜尋,那要花很多很多天,因為掃描海底是件非常緩慢、非常艱苦的工作”。
  澳方暫時沒有給出“藍鰭金槍魚”的下水時間,稱將繼續利用聲波定位儀探測脈衝信號,以進一步縮小搜尋範圍。待黑匣子徹底停止發射信號後,才會動用“藍鰭金槍魚”。
  實際上,黑匣子信號發射器的電量7日已達到設計壽命,理論上至多再維持15天。休斯敦承認,與5日探測到的兩次信號相比,8日探測到的信號“更微弱”,一種可能是因為探測點離信號源更遠,另一種可能是電量正在枯竭。
  按休斯敦的說法,“我們希望今後幾天能在海底發現一些東西,以證實這裡是MH370的最終歸宿”。
 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 (原標題:“藍鰭金槍魚”為何還不下水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g22ggmm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